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所在位置:首页 > 天山文苑 > 史鉴 > 正文
        史鉴 | 行出于己 名生于人
        发布日期:2021-03-23 11:15 来源:自治区纪委监委网站

        “行出于己,名生于人”,这句话出自《逸周书·谥法解》。大致意思是,行为是自己做出的,而名声是别人给予的。这句话用在一代廉吏于成龙身上,是再恰当不过了。

        《一代廉吏于成龙》电视剧照.jpg

        于成龙(1617年—1684年) ,字 北溟,号 于山,山西永宁州 (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 )人。清初名臣、循吏,被誉为天下第一廉官,以卓着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,深得百姓爱戴,被康熙帝赞誉。

        康熙年间,年近半百的于成龙出仕,满怀治国理念的理想和豪情,离妻别子远赴他乡。二十三年中,由知县、知州、知府、按察使、布政使、巡抚,直至两江总督的为官生涯,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。于成龙任知县期间采用“治乱世,用重典”的方法,为官三年之间就使罗城摆脱混乱,得到治理,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。任湖广黄州同知时,恰逢“三藩之乱”,在围剿山贼时他身先士卒,置生死于度外平定了叛乱。任福建两江总督时,不畏权贵、秉公执法,在“火耗”问题上将皇帝的外甥当场处决,为江南百姓除去一祸害。在当时朝局动荡、纲纪不振的时代,于成龙做到了“出淤泥而不染”“一身正气两袖清风”。

        面对灾民,于成龙提出了开仓放粮。一个官吏对着于成龙说:“私开粮仓是要杀头的。”于成龙凛然正气地说:“五马分尸也要开仓!”这种为民请命敢作敢为的气魄,让人振奋。还有一个场面,就是功成名就的于成龙回乡探亲,提着银子还债,滴水之恩涌泉相报。于成龙告诉重孙:老爷爷欠了乡亲们一辈子的债!

        一个人的成功,不是偶然的。如果于成龙不能克服眼前的艰苦环境,被困难吓倒,做不到事事亲历亲为,与百姓打成一片,也无法赢得民心。于成龙在为官二十三年时光中,步步痕迹,清晰豪壮,赤胆忠心,襟怀坦荡,被康熙皇帝三次授予“卓异“的称号。他并没有因此殊荣骄傲自满,不思进取,而是更加勤政爱民,廉洁自守,严于律己,不为富贵所动。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,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。他带头实践“为民上者,必躬先俭朴”,始终带着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的治国抱负,心系民生,鞠躬尽瘁。体现了“富贵不能淫、贫贱不能移、威武不能屈”的精神气节。

        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见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”,廉洁就是一面镜子,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抵得住诱惑,撑得住信念,守得住清贫,耐得住寂寞!要用党的纪律严格约束自己,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励,慎独慎微、警钟长鸣、防微杜渐。

          随着社会的大踏步前进,尤其在物欲横流的冲击下,有的人依然选择老老实实做人,清清白白做事,坦坦荡荡为政;也有的人在金钱和权利面前守不住防线,抵不住诱惑,情愿顶礼膜拜、俯首称臣,选择了一条精神家园日益颓废的道路。纵观过去,再看当下,无论历史如何变迁,无论时代怎样发展,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,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,廉洁自律永远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。古语说的好:“鱼为诱饵吞钩,鸟为秕谷落网”“不贪财,祸不来”。如果利用手中的权力行一己之便,贪一己之利,终将会落得身败名裂,遗臭万年的下场。

    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,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、深沉的使命忧患感、顽强的意志品质,铁腕惩治腐败,强化365足球提现_365app下载365足球网站_bt365网站执纪问责,夯实制度体系,下决心全面从严治党,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,坚决打“老虎”拍“苍蝇”,查盲区、堵漏洞,不断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,成效显着,大快人心。着力构建了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的机制体制,推动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,凝聚了党心,赢得了民心。

        曾有这样一句话,请执政者铭记于心:以“己”字为圆心,以“贪”字为半径,画出的是结党营私;以“众”字为坐标,以“廉”字为标尺,绘出的则是廉洁奉公。于成龙,为今天的从政者提供了良史镜鉴。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,也在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、一心为民、一生为民。

      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。心不染尘,花开优雅;情不染殇,花谢留香。1684年,68岁的于成龙病逝于任上。在他逝世后,“士民男女无少长,皆巷哭罢市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。下至莱庸负贩,色目、番僧也伏地哭”,可见人民群众对他的怀念。康熙帝破例亲自撰写碑文,这是对他清廉一生、报效国家的充分褒奖。

        纵观于成龙一生,被人铭记的不是他啃萝卜、吃青菜的简朴,而是治理一方,使百姓安居乐业,使匪患无从作乱,使受冤屈的人得以无罪释放,为官一任造福一方,这,才是真正的廉吏。于成龙至今犹在,在历史长河的印记里,在老百姓的传颂里,在人们的心里!(作者:冯忠文,笔名:逢时、中文,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作家协会副主席,系中国当代文学会会员、新疆作家协会会员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