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任把一封“关于王朗生活极度奢靡的问题线索”匿名举报件送到李佳手里的时候,他一脸的惊愕:“怎么可能,是不是搞错了?”因为王朗的节俭在整个县城是出了名的。
王朗是县食药局的“一把手”,但又不像个“一把手”。他平时上班就骑着一辆自行车,自行车还不是什么新款,见过飞鸽二八杠吗?就是那种,老是老了点,骑在了路上就不一样,一看就是好干部。还有就是他的一件标志性的白衬衣,听说足足穿了小十年,领口穿出了毛,袖口磨出了洞才舍得扔掉。这两件事在全县传为佳话,县上也曾因他的节俭,还特意开了一次表彰会,在全县通报表扬。
“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生活奢靡?”刘佳百思不得其解,“不会是诬告吧。”
“诬不诬告,查了就知道了么。”主任让刘佳带着室里的小李赶紧着手核查。
小李是新人,大学毕业刚考到纪检队伍里,一听说要办案子,喜得自己都不是自己了。从纪委大院出来,就一路问刘佳,咱们从哪开始?要不要带把电棍防身?是不是还有追车戏码?一看就是港片看多了。
刘佳哪有心思回答这些,这个线索让他挠头,虽说也办过一些案子,但遇到王朗这种案子还真是头一次,举报一个公认节俭的模范说他生活极度奢靡,还是匿名举报,简直无从下手。
来到食药局,刘佳站在门口却没有立即进去。他在思考怎么找到突破口。单刀直入直接找王朗谈?不行,王朗在县里也算是公众人物了,把握不好分寸话,会造成不好的后果。那么要打迂回战术找王朗单位的人侧面问吗?也不行,在没有拿到证据之前,找别人谈话很被动。
踌躇了半天,刘佳还是没有想到一个好办法。小李有点耐不住,就问刘佳到底进还是不进?问了好几遍,刘佳仍没搭话。小李就喊肚子饿了。刘佳一看表,还真是,中午下班的时间到了。不一会,食药局的人稀稀拉拉地从办公楼里出来,王朗最后一个出来,身着依旧简朴,脚底还登着一双千层底。
可能是因为午休的时间短,刘佳没看到王朗骑自行车回家,而是出了单位门,径直走到单位旁边的一家小餐馆吃午饭去了。
小李问刘佳:“咱们是不是也去吃饭?”小李这么一说,倒让刘佳灵光一闪,于是,他对小李说:“走,咱们看看他吃的啥?”刘佳心想,如果王朗真如举报上说的那样的话,他点的菜估计也不会太差的。
走进小饭馆,刘佳找了一个离王朗不远的座坐下来,随便让小李点菜,自己却目不转睛地看王朗。但让刘佳大失所望的是,王朗只点了一盘素菜和一个汤,汤也不是啥名贵汤,海米冬瓜汤。看来王朗的节俭还真不是装的。
等王朗吃完走了。刘佳也准备走人,付账时才发现坐收银台后面的老板竟是他高中同学的父亲。好多年没见,于是,两人就有一句没一句聊起来,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王朗。刘佳就说:“这个人还真节俭,中午就吃一素一汤。”
同学的父亲撇了撇嘴,说:“节俭?切,那是驴粪蛋子表面光。”
刘佳疑惑地问:“一素一汤还不节俭?”
同学的父亲左右看了看,附在刘佳耳边说:“那汤可不是一般的汤。”
“不是海米冬瓜汤吗?”
同学的父亲干脆把刘佳拉到一个小包间里,小李要跟着进去,刘佳让他在外面等着。拉上门,同学的父亲才说:“你知道这个海米冬瓜汤怎么做的吗?”
刘佳不懂做饭,但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跑啊,他说:“不就是海米和冬瓜熬出来的吗?”
同学的父亲又撇了撇嘴说:“你等等!”说着,从包间出去,不一会又神秘兮兮地进来,然后,递给刘佳一张皱巴巴的纸条。刘佳摊开纸条看,不看不要紧,一看差点惊掉了下巴,纸条上写着:海米冬瓜汤做法,将母蟹、海参、鲍鱼、燕窝、大芸、西洋参下锅,添两公斤水熬制成500克,除去配料后,加入煮好的海米和冬瓜……
同学的父亲说:“王朗上任食药局一把手的第一天,就叫一个人送过来的,还特意强调,这汤的价格要按海米冬瓜汤的价格走。唉,我们又不敢说,谁让我们这种店攥在他手里……”
听到这,刘佳气得从凳子站起来,心想:好一个节俭的模范王朗啊,藏得够深的呀……(吐鲁番市纪委监委 张甫军︱责任编辑 代光辉)